催熟西红柿能吃吗?关于西红柿的安全问题你需要知道这些******
西红柿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是餐桌上颇受欢迎的一道食材。不过,西红柿也被各种流言缠身,网络有传言称“催熟的西红柿不能吃”“泛青西红柿有毒不能吃”,一起看看这些关于西红柿的谣言。
被催熟的西红柿食用安全吗?
谣言:随着技术发展,有些种植者在种植西红柿的售后会使用催熟剂,网络有说法认为,催熟的西红柿会影响身体健康。
真相: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发布文章称,人工催熟技术在果蔬农业领域广泛使用,尤其是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人工催熟的目的是加速果蔬生长和成熟,果蔬待充分成熟再采摘不利于长期保存和远途运输。乙烯利是最常使用的催熟剂,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低毒植物生长调节剂,种植者只要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使用,生产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西红柿是可以放心食用的。另外,乙烯利易溶于水,消费者购买西红柿后食用前用清水浸泡冲洗就可以去除表面残留的乙烯利。
未成熟的泛青西红柿能吃吗?
谣言:网络有流传,未成熟的泛青西红柿含有毒素不能吃。
真相: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发布的科普文章称,未成熟的西红柿中含有一定的龙葵碱,龙葵碱是一种有毒的生物碱,摄入体内后会对肠道产生强烈的刺激性,还会对动物的神经中枢产生麻痹作用,所以,未成熟的泛青的西红柿不建议食用,食用时最好选择成熟西红柿。
尖头西红柿是激素使用过量影响健康?
谣言:有消费者认为,尖头西红柿是激素使用过量,长期食用会中毒。
真相:甘肃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番茄研究室副研究员胡志峰在腾讯较真平台发文称,尖头西红柿可能是品种不同或是生长过程中出现畸形,目前没有研究证明食用尖头西红柿对人体健康不利。
人才是第一资源******
作者:薄贵利
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一部集聚人才、团结人才、造就人才、壮大人才的历史。革命战争年代,着眼革命斗争需要,我们党大力培养选拔对党忠诚、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干部。新中国成立后,着眼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我们党大力培养选拔懂政治、懂业务、又红又专的干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着眼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党大力培养选拔有知识、懂专业、锐意改革的干部。正是坚持党爱人才、党兴人才、党聚人才,我们党培养造就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始终充满生机活力,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深入推进人才强国战略,高瞻远瞩谋划人才事业布局,大刀阔斧改革创新,广开进贤之路、广聚天下英才,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实现我们党确定的奋斗目标,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都要靠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我们要有这样的决心、这样的自信。”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我国从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十一位。新时代十年,我国教育、科技、人才事业蓬勃发展,为书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才强国建设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历史性工程,需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坚定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重点抓好战略科学家、顶尖人才、“卡脖子”技术攻关人才、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培养造就大批哲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艺术家等各方面人才,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凝聚强大动力、提供强大支撑。同时,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高人才政策精准化程度,下力气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解决好人才评价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问题,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薄贵利)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